每个人拿起画笔来画画,相信都有一个与自己生命关联的“缘起”。在我阅读长静的画作之后,我猜想,她的这个内在的“缘起”就是一种她极为在意的生命的诗意。
诗和远方,听来好像仅仅是文青们的理想状态,但是,也许所有富于诗意情结的人,他们的内心都会有着一个“远方”,尽管那是他们生命中永远无法知晓无法抵达的地方。这种情境在艺术里称之为:生命的孤独。生活的孤独会令人沉寂,生命的孤独却能点燃起一团火,这是艺术家与常人的不同之处。就是它让长静拾起了早年渴望成为画家的梦想。
画作《信仰》系列,这是基于她自己一个人独闯西藏的旅行所见。那些藏民的匍匐前进,一步步地临近光的信念感动着她。我能理解这种内心的激情,就如早年我在云南行走时的那些经历,至今也都还是历历在目的。
她的这批作品大都不功精于技巧,直达胸怀的抒发着她的感受和印象,铺色单纯,笔触硬拙而赤诚。这是它们打动人的地方,象那幅《信仰》画作里抬手触额念着默语的老者,他就让我想起了梵高所画的织布女,感受到了画者的信念和执着,象有一种热度在散发着……
时间是雕琢一切的刻刀。在离开美院学习后的几年里,长静经历了人生俗常的起伏,身心都漂移着,不时被生活抛起,感觉到了失去落地的重力。但是,她最终还是“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”,回归到了她生命中的那片诗意。
《寂》这个绘画系列,画面的基调转变成了静态的灰色调子,笔触也大多融合起来不露迹象。画中的人完全隐退消失,可以见到的是时常孤立独步的马、静静的海螺、安然独放的花、莫名而起的云之类,它们成为了她画中的主题。
从画面释放出来的情愫来看,它们是具有象征意味的,带着诗一般的隐喻色彩,彼此间构成了某种诗歌性的通感。就是说,这些画它们更象是一个整体,更象是一首诗,而每一件作品又好似其中的一个诗节那般迷人。
在表达上,象征的用法比起直接的抒发情感又进了一步,它带给观者更多的阅读的取向和意境。艺术的传达往往用拉开与现实的距离来获得释放精神维度的声音,而画家越是往里面去就会更加呈现出陌生之美感。长静的画笔已经触摸到了这个艺术层面,这是可喜的,很为她高兴。
长静的画,看着不够“聪明”,也不大会玩弄技巧,但是,它却是一脸的真诚动人!在艺术上,她依旧还有许多纯粹的问题需要去思考、透悟和探索,以她的执着,假以时日,相信她那条道路会延伸得更加深远,并在最深处给予我们一个意外的回响……
——2016.11.29 韦宏山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